一般,在养殖大闸蟹的时候,谈到夹草,第一反应就是饵料没有够,导致大闸蟹食物不够,但是如果是料少引起这个现象的话,一般水质通常会有点浑浊,大闸蟹如果出来找食吃的话,活动量肯定比较大。特别是密度大的老塘口,大量扒底泥啃草根的时候,容易导致底部毒素上浮。所以有的时候在饵料充足的情况下仍然出现夹草严重,很有可能是以下几个原因。
1、前期水位过高
很多时候,大闸蟹放下去,水位涨得很快,围网又拆了,所以大闸蟹上坂田,开始大量夹草,影响前期的生长。所以建议水位和围网工作要做好,避免大闸蟹爬出来。

2、水草种植不合理
大闸蟹很喜欢吃苦草,如果前期种的很多,到了中后期就很难保住了,因为在饵料充足的情况下也会夹草。所以建议一方面错开与其他水草的种植时间,另一方面要控制好密度。
3、缺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
大闸蟹在生长过程中,需要消耗很多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代谢,但是水草和藻类对微量元素需求大,所以造成大闸蟹夹草。建议在养殖的时候适当往水体中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。
4、应激反应
因为天气和水质等因素,导致螃蟹在不良的环境中出现应激,就会出现这种现象。建议在天气不好或者水质差的时候尽快改底,泼洒抗应激类药品。
5、缺少动物性饵料
因为一些植物性饲料等适口性差,长时间投喂水质会变差,就会产生夹草,所以建议适当投放螺蛳解决。
6、纤毛虫寄生
大闸蟹体表附着大量纤毛虫,体质变差,导致异常行为,就会出现这种现象,所以在5,6月除纤毛虫还是很重要的。
大闸蟹适当夹草是正常的,大量夹草的话,就要注意是不是有上面的情况发生了,原因还有很多,但最主要的,就是要保障水质,环境以及大闸蟹的饵料才是关键,做好日常管理,发生问题及时解决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