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是及时排查塘口隐患,对池塘防逃设施、进排水设施等重点部位要及时检查,堵塞渗漏,加固池塘,抢修防逃设施,避免二次损失。
二是抓住有利时机,及时降低塘口水位。要结合塘口水草、水质等情况有针对性地降低塘口水位。一般控制大田浅水区水深50cm左右即可,有利于阳光照射,促进水草生长及池底改善,有效增强水体的自净能力。

三是有针对性地开展水质调控和生态修复工作。缺乏水草的塘口在降低水位的同时要及时补栽轮叶黑藻等优质水草,提高塘口水草覆盖面。有条件的养殖户可增放部分优质螺蛳,要针对螃蟹蜕壳与伤亡情况,开展水质调控工作。可采取改底、消毒和泼洒微生态制剂等措施来改善底质和水质,但大闸蟹伤亡较高的塘口要慎用消毒药物,避免造成更大伤亡。要针对水草生长状况,通过追施壮根肥和泼洒微生态制剂等措施促进水草发根、报芽和除去叶面吸附的脏物。对漂浮的腐烂水草和死蟹要及时打捞,并进行无害化处理。要关注水体溶解氧含量、水体PH值、亚硝酸盐、氨氯等重要指标,有条件的塘口可多开启增氧设备。
四是通过投饵摄食情况摸清池塘存塘量,逃逸数量较大的塘口可以回购部分大水面捕捞出的优质大规格苗种,要及时插放青虾等优质水产苗种,减轻受灾损失,做好生产自救。
五是强化鱼蟹虾的病害防控措施。要加大塘口巡查频次,及时发现疫情,主动与镇、区两级技术部门取得联系,做好细菌性疾病和寄生虫疾病的防控工作。要加强饵料投喂工作,确保所投饵料新鲜、优质,确保营养供给,为高温度夏与第五次蜕壳打下良好基础。